少时玩三国系列的游戏,关张马黄赵都可以作为军团首领,独领一军,或者作为地方最高长官,掌管财政军事大权。
后来才发现,蜀国能独挡一面的人,在诸葛亮之前,只有关羽。当然张飞守过徐州,丢了后,刘备再未让他去独挡一面。
刘备在击杀徐州刺史车胄后,让关羽留守下邳城,并代理太守事务,自己则返回小沛;长坂坡,关羽自领夏口水军来救刘备;入蜀庞统战死后,诸葛亮将官印交于关羽后,关羽成为荆州最高长官。在蜀国,关羽是一直可以与刘备分兵,作为分公司总经理存在的。
能够独挡一面的人,需要综合能力高,确实少之又少,放在“用人唯亲,唯才是举”的刘备、曹操阵营里,一个手就能数的出来。关羽之于刘备,等同夏侯惇之于曹操。
赤壁之战时,张昭作为文臣首领,提倡投降,自然就成了主降派的旗帜。
孙权说他各顾妻子,挟持私虑。作为孙吴政权的两次托孤大臣,张昭其实是个硬骨头,赤壁之战后,曹操点名内去的人,就像金国点名内去岳飞。
张昭作为投降派首领,在赤壁之战时为周瑜提供粮草。其余投降派一看,老大都捐钱捐粮,我们也别试孙权的宝剑了。这其实是一种政治的博弈。
三国国内都有派系:
- 蜀国有元老派,在荆州前跟刘备的关张赵魏等;荆州派,刘备在荆州期间收的诸葛,庞,马良兄弟等;东州派,刘焉入蜀时跟他的李严,法正,徐靖等;及益州本地士族,黄权,李恢,谯舟等。
- 魏国有曹氏宗亲,就是曹操本家;谯沛武将派系,敦,渊,李典,许褚等;各种士族,比如颍川士族,荀彧,荀攸,比如徐州士族,陈登,陈群,再如后加入的荆州士族,蒯越,蔡瑁。其实准确说夏侯惇和曹操更亲,是堂兄弟关系,而曹仁只是曹操本家兄弟。
- 吴国有淮泗派系,也就是孙坚孙策的老部下,如程普,韩当,黄盖等;有江东本土派系,即东吴四大家族,顾陆朱张。
士族,在西汉时是地方豪强,被汉武帝打击后式微,到了东汉又成长出来,三国晋南北朝演变为士族,到隋唐演变为世家。
孙权掌权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派系关系,从淮泗派系主政到四大家族主政,从周瑜鲁肃到陆逊顾雍。
魏国在曹丕后,政策基本上从曹操的唯才是举打压士族转变为获取士族支持,典型是士族代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审批通过。
而蜀汉的四个派系倾轧比较厉害,基本上一等荆州派和元老派,二等东州派,三等益州本土派,作为荆州派代表诸葛亮,自然打压东州派代表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扶持荆州派杰出后续人物马谡。诸葛亮之后,投降了可以作为本地老大,不投降是三等人,所以益州派谯舟的投降论深得人心,顽强抗晋的也只是荆州和东州派。当然,这里简化了派系斗争过程,李严有取死之道而马谡确有可用之才,实际上还有蜀汉民生凋敝等各种原因,比如乐不思蜀的刘禅也该乐,在蜀国皇帝的生活状况远不如在晋国王公的待遇。
张昭和谯舟,没有谁是没有理由的放弃抵抗,其背后都代表了一群人的想法和利益。相较于魏吴,蜀国是没有让本地士族出头的国家,一方面地小人稀,另一方面本地人不支持,后期人才自然凋零了。
在游戏中,文臣武将都是些简单的维度和数字;而在现实中,没有谁脸上写着数字或“相性”,需要做的都是配合的协调和认识的统一。
比如刘备的同乡士仁,刘备的小舅子糜芳,在吕蒙白衣过江后,这些老革命们迅速投降,献了公安、江陵,最后致使关羽败走麦城。一方面为威震华夏水淹七军的关羽惋惜,另一方面作为分公司总经理,关羽在团结人方面,确实有大问题。
在识人用人方面,刘备曹操都是一等一的,尤其是46岁的刘备三顾28岁诸葛亮的家,听他讲隆中对,请他出山,已经颠覆了常识。
我现在刚好46岁,让我现在去听28岁的毛头小伙讲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我只能说,你是不是有病。
你再指望他找同时在新野的10岁乡野孩童,成年后灭了蜀的邓艾?我们开了上帝视角,自然会觉得可惜,然而,现实是每个人对未来只能猜测,而大部分都缺少规划。
刘备找到诸葛亮后,引起关张不满,刘备说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让他们这些元老都闭嘴,元老们都比诸葛亮年龄大啊,关羽还比刘备大几岁。几个四十多的老皮听嘴上没毛不到三十的,得多憋屈。
相比于魏之荀彧,吴之鲁肃,蜀一直缺少战略规划人才。
作为佣兵队长刘备,以前干的就是拿钱消灾的营生,从青州省平原县县委书记,到地级市平原市市长,再到徐州省省委书记,直到客居新野,一直没有对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出明确定义,直到流涕慨叹髀肉横生的年纪,遇到了诸葛亮,点明了方向。诸葛亮的隆中对,提供了战略规划,发展路径,甚至定义了统一时机——待天下有变,兵分两路,成就霸业。
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的战略,那个分兵策略就是基于刘备手下的能力,一路刘备自统,另一路诸葛亮加关羽。诸葛亮加关羽,荆州是不是可以固若金汤、稳如老狗?
以前尽管在个人发展上有五年计划,也在按计划执行;然而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自诩为刘备,而且与刘备类似,在谁家待着,谁家最后就垮台,从公孙瓒、陶谦、袁绍到刘表和刘璋。
21年的房地产三道红线,双减及对互联网企业的打压,叠加疫情因素,是目前经济转头向下的导火索。充分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计划性——按计划实施,而缺乏联系实际,迟滞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缺乏对未来的预判。最后落得国进民退,国进民退有三层含义:
国家资本进,民间资本退;国企进,民企退;国家(中央,地方政府)进,老百姓退。
我就是双减和互联网相关政策的受害者:现在不得不陪国企玩。对政策的抱怨暂且不表,先看我们公司的情况。
对待随意西东,翻云覆雨的政策,21年后加大了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学习,看风向标朝哪里,至少能提前准备,不要被失信。那么多老板朋友偃旗息鼓,是他们不能干么,是政策的受害者而已。
即使这两年,我的收入有所增加,也是运气使然,属于幸存者偏差;根本在于2018年王X,魏X莫名其妙就用我的名字在XX签了合同,我都不知道,或者事后忘了。然后,在20年做了三件事才挽救了后面的生存问题,启动自投的IoT平台解决大家吃饭问题,不计成本通过客户的“你现在出发,刚好”的考核,顶住压力把OA实施拿了下来。尤其是最后一项,大家主要是开发不理解,不感冒,认为是杀鸡牛刀,最后不得不让美工和测试顶上去。
这样看来,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今年在XX执行的,是去年年初的三年计划:今年的目标是分子公司10月能做到明年预算,到明年才能见真章——签合同。我把做这样的事叫布局,既要协调考虑各层级副总、主任的目标和利益,又要推动整个事情向前,关键的是等待时机,时机到了的时候,要有能力一把拿下,所以还有充足的准备。
和下棋差不多,若是公司的事务,那如臂使指,而布局,则是车马炮都不是自己的棋子,这盘棋还要下下去。
专业能力逐渐退化,而越来越变成一坨,以前做职业测评,发现总经理都是一坨,各项都会点都不突出,心想真是一坨呢。是啊,现在朝着一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