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语录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walking the world

从正确的废话到可行性幻觉

一位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通过审视一位信息化“新手”朋友借助LLM构建的代码,深刻反思了当前AI时代普遍存在的“可行性幻觉”。文章从“正确的废话”这一经典问题出发,对比了玩具式AI应用与生产级系统的巨大差异,揭示了200字与8000字提示词背后的思维鸿沟,并分享了专家进行系统性思考的“隐形清单”。

AI是个马屁精

应对信息的假,尚在认知层面;而抵御自我的假,则是一场艰巨的心理建设。

洗虾一刀流

一个“无可理喻”的丈夫,和他的厨房数据哲学

一篇源于厨房的商业随笔,记录了一位“无可理喻”的丈夫如何通过自创的“洗虾一刀流”方法,对社区团购与批发市场的虾进行了一场硬核的数据分析。文章从家庭食品安全问题切入,通过严谨的量化对比,揭示了“价格”与“价值”的真正区别,最终将生活中的细节升华为对商业本质与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思考。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如何洗虾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关于如何在复杂世界中做出更优选择的思维课。

那杯永远卖不出去的奶茶

本文通过对一个奶茶店“无效促销”现象的细致观察,层层深入地探讨了商业运营中的“战略与战术错配”问题。文章从理想化的“授权赋能”方案,到考虑现实约束的“沙盒机制”,最终回归到“指挥官缺席”的管理困境,揭示了在组织活力与风险控制之间,企业往往会选择“可控的僵化”。这是一篇关于商业现实、管理哲学与人性博弈的深度随笔。

深刻,还是仅仅看起来深刻?

一次对“高级感”思维的祛魅之旅

这位讲经者本质上是在用现代的例子阐释一个古老的佛教哲学观点。作为哲学阐释,他是生动且成功的。但问题在于,他将这种阐释伪装成了一个对现实问题的逻辑论证。我们首先要能识别出这两者的区别。前者是为了让你“理解”一种世界观,后者是为了让你“信服”一个结论。

工具解放了你,然后呢?

上周末,高同学神秘兮兮地推荐了两个神器“今天学点啥”和“天宫”。今天,终于有时间试用了下“今天学点啥”,仿佛提前触摸到了学习的未来。

“今天学点啥”的功能描述,听起来就像是为我这种常年在知识焦虑边缘试探的人量身定做的“神谕”。用法很简单:将一篇几十页、语言晦涩的论文(不论中外)扔进去,几分钟后,它便像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为你生成了一整套课程——不仅将外文精准地翻译成了汉语,还制作了条理清晰的PPT,配着字正腔圆的中文语音讲解,甚至连字幕都一一对应。


光标的两种闪烁

剥去外壳,写文章与写代码的底层思维都是抽象、结构与迭代。

DeepSeek没那么火了?

这两天一直有朋友问我,感觉最近DeepSeek没那么火了,是这样么?

青铜的星砂

虚妄的基石

虚妄即支撑意义的根基。

婚姻生态系统模型V1.0

婚姻的持久性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婚姻长久性的内在机制,我们构建了生态系统模型,它整合了所有核心指标,并将它们归纳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