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老友的闲谈中,他关于用人的三项洞见——聪明、欲望、热爱,引发了我的思考。特别是他那句“老板总是在做没做过的事情”,让我联想到米哈里在《心流》中描绘的挑战与技能的八维矩阵,结合这一年多与各种朋友聊AI,有些感想。
米哈里将活动划分为从低挑战低技能至高挑战高技能的八种情境:
-
低挑战低技能
基操,吃饭喝水,越不占CPU越好,无需多虑,接近本能。
-
中挑战低技能
担忧,能做到也可能达不成,力有未逮,成功似近还远。
-
高挑战低技能
焦虑,因为压根做不到,解决不了,挑战巍峨,能力却如蚍蜉撼树。
-
低挑战中技能
无聊。在同个岗位上做的久,日复一日做重复基础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
高挑战中技能
唤起。即使基础工作,已经产生了倦怠;若压缩了工期,还是能令人精神抖擞。
-
低挑战高技能
放松。高手过招,留白间尽显从容,如棋圣对弈闲士。
我爸的下象棋水平高,曾在全省乃至全国拿过名次,我的水平则是在大学宿舍内鏖战还混不出头,他跟我下大抵是这种状态,不让两马,下着瞌睡。
-
中挑战高技能
掌控。你看那些资深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在自己的领域侃侃而谈,信手闲庭的状态。
-
高挑战高技能
心流。心流状态的特征是:忘却时间,万物遁形,技艺与挑战浑然一体,乐在其中。
我们都有过这个心理状态,令人神往。
这个情境矩阵不仅揭示了人们面对任务的心理状态,也间接映射出个体对新事物,比如近期热议的AI生成内容(AIGC)的接纳态度。
谈及AIGC,其接受度的分野耐人寻味,这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兴趣或职业背景的简单划分,更深层地,它关乎个体日常所面临的挑战与其技能储备的匹配度。
忧虑与焦虑虽为负面情绪,却也是推动变革的催化剂。因此,在那些常处“唤起”或“焦虑”状态的人群中,AIGC往往能展现出更强的效用潜力。
然而,与心流这一内在驱动力相比,外在压力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反思“聪明、欲望、热爱”这三项忠告,它们在AI时代有了新的诠释。
- 聪明,即不断适应新技术,将AI视为提升而非取代人类智慧的工具;
- 欲望,激发探索未知的热情,勇敢踏入由AI开辟的新领地;
- 热爱,则是在技术洪流中坚守初心,追求技艺的纯粹与极致。
无论是个人成长的探索,还是组织对人才的期许,都应着眼于如何在挑战与技能的动态平衡中,借助如AI这样的新兴力量,引领我们向更高层次的心流境界进发。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对新知的好奇、对挑战的热情、对专业的忠诚,方能在变化莫测的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聪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