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溺嫔妃褒姒,为博取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各诸侯,褒姒因此笑了。周幽王很高兴,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了周朝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时期。

然而历史其实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年代久远,资料比较少的周代,很多内容已经难以考究。我只列出来一些史料,供大家参考:

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贤臣,军事上借助诸侯的力量,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造就了“宣王中兴”。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将自己的舅舅申伯封在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申国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门户重镇。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到他晚年时,由于对外用兵接连失败,国力受损。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年仅十四岁的周幽王继位,娶申侯(申伯的侄子)之女,生宜臼,立为太子。前779年,嬖褒姒,褒姒年十四。周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了伯服之后,周幽王有了更换王后和太子的想法。前774年,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年龄不到十岁);立褒姒为后,伯服(年龄不到五岁)为太子。于是申后及前太子姬(周朝国姓)宜臼逃奔申国。

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许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决战于骊山之下,周幽王、郑桓公战死,太子伯服被杀。随后,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虢公翰则拥立姬余臣(周幽王的弟弟)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后来,晋文侯诛杀周携王,辅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春秋时代。而申国不再见于史料,大概率是被中原诸侯联手剿灭了。

缯国,姒姓,夏朝贵族,缯国故城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许国,姜姓,是周朝的第一个诸侯国,位置在河南省许昌市。郑国,姬姓,郑桓公是周幽王的亲叔叔。西虢国,姬姓,位置在陕西宝鸡陈仓区虢镇。晋国,周武王姬发之子的诸侯国。褒国,姒姓,国君为有褒氏,夏朝贵族,在陕西汉中一带。

看完这些史料,烽火戏诸侯大概率是杜撰的。周幽王昏庸不昏庸不清楚,周天子影响力下降,各路诸侯不愿来勤王是真的。大老婆被休,气不过于是带着娘家人和外族人打进来,周幽王带着支持他的婆家人干了一架, 打输了,小儿子也死了。娘家人支持自己的外孙——大儿子,婆家人部分支持周幽王的弟弟,部分支持大儿子。支持大儿子的婆家人把周幽王的弟弟做了,带着他的大儿子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保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