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装修雅致的陕菜馆,包间内热闹非凡。三十年同学聚会,老同学们难得重聚,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推杯换盏间,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老友重逢的喜悦。“干杯!为了我们这三十年的情谊!”不知是谁提议,大家纷纷举杯,又是一阵欢声笑语。酒过三巡,气氛更加热烈,同学们也从最初的寒暄客套,逐渐打开话匣子,聊起了各自的近况。有人成了行业翘楚,西装革履,意气风发;有人依然朴实低调,衣着随意,笑容憨厚;还有人略微发福,顶着“地中海”,却也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三十年的时光,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留下了印记,但那份同窗情谊,却依然醇厚如酒,历久弥新。

就在这片欢声笑语的海洋中,张三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虽然也偶尔跟着大家举杯,脸上也带着笑容,眼神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别处,眉头也微微锁着,似乎有什么心事。他时不时拿出手机,快速地滑动屏幕,像是在查阅什么信息,又时不时地叹口气,与周围的热闹气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终于,在又一轮敬酒过后,张三似乎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带着一丝焦急的语气开口道:“哎呀,我说各位老同学,今天聚会是真高兴,看着大家都这么成功,我也替你们骄傲!但是吧,我这心里啊,还真有点事儿,憋了很久了,想问问大家。”

他这一开口,原本喧闹的包间仿佛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齐刷刷地看向了张三,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带着一丝探寻和好奇。

“怎么了,张三?看你愁眉苦脸的,遇到什么难题了?”坐在张三旁边的刘二,率先开口问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中带着关切。

刘二,今天的组织者之一,也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和“人生赢家”。在硅谷工作多年,最近才回到国内创业,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他身材挺拔,穿着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自信和干练。

张三看了看刘二,又环顾了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同学,略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嗨,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我家那小子,今年要高考了,选专业这事儿,把我给愁坏了。这不,咱们班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嘛,我就想问问大家,你们说,现在这年头,到底学什么专业最有‘钱途’啊?”说完,张三带着期盼的眼神,看向了大家。

话音刚落,坐在刘二对面的高六,就微微一笑,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慢条斯理地开口道:“老同学,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有代表性啊。要我说,这‘钱途’嘛,当然还是得看经济和金融类专业。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石,研究的是人类选择行为的普遍规律。金融学更是直接关系到全球经济的运行。你想想,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投资分析,哪个领域离得开经济学?哪个行业又能少了金融人才?学经济金融,将来的就业面绝对是最广的,‘钱途’自然也是一片光明。”高六语气沉稳,逻辑清晰,话语间透露着经济学家的自信和专业范儿。

高六话音刚落,坐在高六旁边的李丽,也笑着接过了话茬,语气温和而柔缓:“高教授说得固然有道理,经济很重要,但我觉得,也不能只盯着‘钱途’看。咱们培养孩子,最终目的还是希望他们幸福快乐,对吧?而幸福快乐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压力这么大,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心理学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还能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幸福感。而且,现在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用户体验,员工心理,心理学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所以,要我说,学心理学,既能帮助自己和他人,又能找到一份有意义又有‘钱途’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李丽语气轻柔,语速缓慢,脸上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王麻,也终于开了口。他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声音低沉而有力:“两位说得都有道理。但从学科的普适性和基础性来看,数学才是一切学科的基石。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工程技术,甚至是经济金融,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没有数学,就没有现代科技。学数学,看似‘冷门’,实则‘万能’。而且,数学还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在任何领域都非常重要和稀缺。所以,要我说,孩子们要是数学好,就应该大胆选择数学专业。将来无论是搞科研,还是进金融或者IT行业,都大有可为。”王麻话语简洁,惜字如金,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逻辑严密,尽显数学家的严谨和理性。

王麻话音刚落,包间里陷入了片刻的沉默。大家似乎都在消化数学家严谨而略显“高冷”的观点。这时,坐在角落里的赵红,突然轻笑一声,打破了沉默。

赵红,今天的同学聚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袭飘逸的波西米亚长裙,搭配夸张的银饰,长发随意地披散在肩上,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家的自由和奔放。她端起酒杯,轻轻摇晃着杯中红色的液体,语气带着一丝调侃和不羁:“哎哟喂,我说王教授,您这数学是‘万能’没错啦,可也太‘理性’了点儿吧?咱们聊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哎,又不是搞学术研究,干嘛搞得这么严肃认真的?孩子们学数学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光学数学啊!这世界要是只有数学,那得多无趣啊?”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略显焦虑的张三,语气变得热情而充满感染力:“我说张三同学,你家孩子要是对艺术有兴趣,我强烈建议他学艺术!现在人工智能是挺火的,可也正因为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很多智力活动都会被AI替代。但你想想,什么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是人类的情感!是人类的创造力!艺术正是情感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艺术,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将来无论是搞艺术创作,还是进入文化产业,甚至是设计领域,都是AI难以替代的。而且,你想想,每天面对冷冰冰的数字和代码,哪有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聆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更让人心情愉悦呢?”赵红越说越激动,甚至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描绘一幅色彩斑斓的艺术蓝图。

赵红热情洋溢的话语,引得同学们一阵轻笑。刘二也笑着摇了摇头,再次开口,语气依然温和,但却多了一丝坚定的力量:“赵红说得很有激情,艺术的确很重要,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要论未来发展潜力,人工智能绝对是首选。赵红你说AI无法替代人类情感,这个我承认,至少目前是这样。但你有没有想过,AI的发展速度有多快?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才过去几年?GPT的出现又给世界带来了多大的震撼?人工智能的进步日新月异,谁敢断言,未来AI就永远无法理解和表达情感呢?而且,就算AI永远无法完全替代人类情感,但在很多领域,AI已经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比如,在医疗诊断,金融分析,科学研究等领域,AI的效率和准确率都远超人类。选择人工智能专业,就是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抓住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这不仅仅是为了‘钱途’,更是为了参与和引领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刘二语气沉稳而自信,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未来。

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执己见,张三听得是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老同学们果然都是各领域的精英,提出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迷茫的是,听了这么多“高大上”的分析,他反而更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眼看专家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学术辩论”,张三终于忍不住再次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和急切:“哎哎哎,各位专家,各位精英,你们说得都太高深了,什么普适规律,什么情感表达,什么社会变革,我听得是云里雾里的。我就想问一句实在话,我家那小子,成绩也就中等偏上,既不是数学天才,也不是艺术奇才,更对人工智能一窍不通,他到底学什么专业才能‘好就业’,才能‘不失业’啊?你们就给我推荐一个最‘稳妥’,最‘保险’的专业行不行?”张三语气焦急,甚至有些打断了刘二的话,他的焦虑情绪在专家们的“高谈阔论”中彻底爆发了出来。

张三近乎“绝望”的呐喊,让原本你来我往的“专业推荐”瞬间停滞。包间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是这一次,空气中多了几分尴尬和无奈。专家们面面相觑,似乎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高见”更贴近“人间烟火”,更能解决张三这样普通家长的实际焦虑。

这时,一直默默倾听的陈四,缓缓开口了。陈四,今天的聚会中最“朴实无华”的一位,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戴着一副老式的黑框眼镜,头发略显稀疏,但眼神却格外明亮而沉静。他语气平和而理性,带着教育者特有的耐心和循循善诱:“各位说得都很好,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但我觉得,我们讨论孩子的专业选择,首先要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好就业’,为了‘挣大钱’,那未免太狭隘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孩子们选择专业,固然要考虑就业前景,但更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考虑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擅长什么。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快乐。”陈四语气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谆谆教导迷茫的学生。

陈四话音未落,坐在陈四对面的吴静,就迫不及待地接过了话茬。吴静,今天的聚会中最“意气风发”的一位,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妆容精致,眼神锐利而充满活力,浑身散发着创业者特有的自信和冲劲。她语气兴奋而激昂,仿佛在推销一款划时代的新产品:“各位老同学,你们说的这些领域,都挺‘传统’的啊!要我说,真要论未来发展,还得看生物科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已经是公认的趋势了。你们想想,这次疫情,mRNA疫苗的研发有多火?生物技术不仅能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还能在农业,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未来几十年,生物科技肯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生物科技专业,就是选择未来,就是选择朝阳产业!而且,生物科技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医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科研院所,甚至食品和化工企业,都需要大量生物技术人才。所以,我强烈推荐孩子们报考生物科技,绝对是‘钱途’和‘意义’兼备的明智之选!”吴静越说越激动,甚至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仿佛在描绘生物科技的无限光明前景。

吴静激情四射的“推销”,再次点燃了包间的气氛。专家们仿佛被“生物科技”这个关键词激活了某种“开关”,纷纷开始新一轮的“学科安利”。只是这一次,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些“火药味”,隐隐形成了一条“学科鄙视链”。

高六再次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吴静你说的生物科技前景不错,但毕竟还是太‘专’了,局限性比较大。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运行规律,是宏观层面的东西,格局更大,也更普适。生物科技再重要,也得在经济规律的框架下运行,对吧?”高六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暗示,经济学才是“鄙视链”的顶端。

李丽依然语气温和,但也巧妙地反驳道:“高教授说经济学格局大,我同意。但别忘了,经济的运行,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才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驱动力。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性’,是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经济学再宏大,也离不开对‘人性’的理解,对吧?”李丽语气柔和,却也绵里藏针,暗示心理学才是更基础,更重要的学科。

王麻依旧惜字如金,但语气却更加不容置疑:“一切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生物科技,都离不开数学工具的支撑。数学才是‘鄙视链’的底层逻辑。”王麻言简意赅,直接点明数学的基础地位,仿佛在宣告,数学才是一切学科的“地基”。

眼看“学术辩论”愈演愈烈,“学科鄙视链”隐隐成型,赵红再次笑着“出招”了。她端起酒杯,对着王麻遥遥一敬,语气带着俏皮和幽默:“哎哟,王教授,您这数学是‘底层逻辑’没错啦,可也太‘冰冷’了吧?我们搞艺术的,虽然不懂那些高深的数学公式,但我们能创造美,能表达情感,能给这个世界带来色彩和温度啊!您研究的那些‘天书’一样的数学公式,我看着就头疼,还不如杜尚的一幅作品更能打动我呢!”赵红一边说着,一边做出“头疼”的夸张表情,引得同学们一阵哄笑,缓和了略显紧张的气氛。

赵红的幽默反击,暂时缓解了“学科鄙视链”的紧张。包间里又恢复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们再次举起酒杯,互相敬酒,说笑,仿佛刚才的“学术争论”只是一场无伤大雅的玩笑。

然而,陈四,这位一直默默观察的教育政策研究员,却似乎若有所思。他放下酒杯,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老同学,语气平静而充满洞察力:“各位同学,刚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探讨了专业选择的问题,都非常精彩,也都很有启发性。但我作为一个搞教育研究的,可能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泼点冷水了。大家都在强调自己领域的重要性,这很正常,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这是好事。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时代已经变了。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来了,而且来势汹汹,这是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未来的社会,很多重复性,日常的工作,甚至包括一些中等技能的工作,都很可能被AI替代。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单纯地强调某个专业的‘钱途’,可能确实跟不上时代。孩子们将来面临的就业环境,会和我们当年非常不同。他们可能需要更灵活的技能,更强的适应能力,更独特的创造力,才能在AI时代立足。所以,教育的目的,真的不能仅仅是为了就业,更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至于专业选择,我觉得,真的不必过于纠结于哪个专业更‘热门’,更‘赚钱’。关键是要找到孩子真正喜欢的,真正擅长的,真正愿意为之付出热情和努力的领域。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在AI时代保持竞争力,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找到自己的位置。”陈四语气沉稳而深刻,仿佛一位冷静的观察者,在理性分析时代的变革和教育的未来。

听完陈四的一番话,包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认真思考陈四提出的问题,也在反思自己刚才的观点。这时,刘二,作为今晚的“总结陈词”者,再次开口,语气比之前更加真诚和充满启发性:“各位同学,陈四说的很有道理,我非常认同。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了半天,其实都是在从各自的角度,表达对自己领域的热爱和责任感。专家们强调领域的重要性,往往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出于对学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一点非常值得敬佩。但是,时代真的变了。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未来很多工作都将被AI替代。过去,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往往更侧重于‘就业’,为了‘谋生’,可能会去做一份自己并不真正喜欢的工作。但是,随着AI的普及,很多初级甚至中级工作都被AI替代,‘谋生’不再是问题,‘热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如果一份工作不是真的热爱,将来很难坚持下去,很难在AI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我觉得,现在讨论什么学科更重要,已经意义不大了。关键是要问问自己,或者问问孩子,做什么事情更可以同时取得‘内部’和‘外部’的认同?什么事情更容易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热爱的,愿意为之付出激情和努力的?哪怕是做个厨子——去烤肉,只要是真正热爱,只要能做到极致,就一样可以获得成功,获得尊重,获得幸福。就像电影《寿司之神》里的小野二郎,他一辈子只做寿司,却把寿司做成了艺术,做成了传奇。关键在于热爱,在于专注,在于追求极致。AI时代,或许正是‘匠人精神’回归的时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去追求自己的‘心流’,而不是盲目追逐‘热门专业’,‘高薪职业’。因为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驱动,来自于对所从事事业的激情,来自于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到极致的成就感。”刘二语气真挚而充满启发性,他的总结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将讨论提升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高度。

聚会结束了。同学们互相道别,依依不舍。张三若有所思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晚专家们的建议还在耳边回响。经济学的普适规律,心理学的人性洞察,数学的底层逻辑,艺术的情感表达,教育学的素质培养,生物科技的未来蓝海,以及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让他既感到眼花缭乱,又似乎有所启发。他掏出手机,再次打开家长群,原本想继续咨询各种专业信息,却突然停住了手指。他想起刘二最后说的那句话:“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进入‘心流’状态”。也许,对于孩子的专业选择,真的没有“最优解”,只有“最适合”。而“最适合”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孩子自己的内心深处,藏在他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和好奇之中。想到这里,张三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释然和期待的笑容。夜幕深沉,城市灯火辉煌,而对于张三和他的孩子来说,关于未来的探索和思考,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