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一会儿和娃一起吃中饭? 媳妇说,娃现在天天减肥呢,一会儿吃,一会儿不吃,搞不清楚。 我说,饿不死,又不是没吃的。
咱们的大脑可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有些底层的运作机制咱根本感觉不到。就拿减肥这事儿来说吧。
以前啊,人类的祖先一直在食物链的最底层,为了生存,身体里好多机制都慢慢变成了本能。就像能快速储存脂肪的人,更容易活下来,把基因传下去。 就算从灵长类出现算起,也就6500万年,那时候的猴子还得为了找吃的发愁呢。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那可是稀罕物。 直到20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人类才慢慢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从30万年前的智人开始,那些以前不均衡、很难预测的美味,就变得稳定能获取了。
可这时间太短了,生活一下子变得太富裕,刻在DNA里的那些生存本能还没来得及跟上时代。 这些生物本能是为了适应原始环境演化出来的:甜味就是水果,代表能量;咸味就是矿物质,是生存必需品;脂肪就是高热量,能对抗饥荒。 大脑要靠葡萄糖来供能,以前葡萄糖主要来自纤维根茎和少量水果,这玩意儿可不好稳定获取。现在呢,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大米、面粉)到处都是,这种超级刺激是进化的时候没想到的。 虽然身体因为肥胖,理智上想要减肥,可大脑还是会想尽办法,让你去摄入碳水。
而且,现在的食品工业还用技术提取、浓缩、重组这些刺激物,造出了自然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超级组合”:
- 糖:原来的水果含糖量大概10-20%,可乐的含糖量却有10%(但它没有纤维,吸收特别快);
- 脂肪+糖+盐:薯片、蛋糕这些东西一下子把三种让你渴望的刺激都加上了;
- 口感和香气:人造添加剂能模拟出高热量的那种“浓郁感”(比如奶油香精)。
大脑的奖励系统分不清楚“天然的糖”和“精制白糖”,但精制白糖会让血糖剧烈波动,更激发食欲,恶性循环就来了。
所以啊,减肥就是在和人的本能作斗争,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