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5:53 媳妇:我刚看文章,你说的那个美国大神说AGI不行了。 我:哪个大神?巴菲特? 媳妇:什么巴菲特,就是你经常提的那个AI相关的,不是马斯克,我知道马斯克。 我:哪个啊,奥特曼,还是黄仁勋。 媳妇:对就是奥特曼。 我:啊,这货啥时候投降了么? 媳妇:你等会,我给你发链接。
(微信) 16:50 媳妇: Sam Altman 国会发言:中美AI竞争关键在“工厂”而非模型
我: 智能的最终成本等于能源成本; 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模型性能,而在于系统部署的速度与弹性; AI 不是抢饭碗者,而是帮助个人成为微型组织的工具; AI 伪造内容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攻击; AI 将是人类历史上可能出现的最大技术革命之一,甚至可能是最大的一次。
我: 以上都是奥特曼的观点,和强哥趋同么 没有你说的啥内容
媳妇:AGI幻灭,LeCun观点得证?哈佛研究实锤AI不懂因果,世界模型神话破灭 媳妇:这篇 媳妇:《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当今世界最大的危险是人类互不信任,却信比碳基生命进化快百万倍的AI,我们拒绝真相,因为它昂贵复杂和痛苦
我: Santa Fe研究所研究AI的教授Melanie Mitchell,这是另一派 关于AI的争论,已经延续了快100年了 我就说,奥特曼啥时候投降了呢
我: 对于AI的能力,我是马斯克,奥特曼派的, 对于未来世界,我是卡辛斯基派的,与奥特曼对立
我: 与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图灵奖得主 Yoshua Bengio 有点类似 图灵奖得主、Meta 首席 AI 科学家、纽约大学教授Yann Lecun鄙视AGI,是我们的对头 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和Yann LeCun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三位领军人物,也都是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又被叫做杨立昆,实际上都是外国人
我: 卡辛斯基认为人类被豢养 奥特曼认为进入共产主义
我: 这里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人到底是不是神圣的,人的意识是不是偷吃了禁果——上帝授予的 尽管涌现现象没有结论,那么说回来就是涌现现象里由多个个体组成的合集能力远超个体,这个是物理规律还是神迹
媳妇:又回到玄学
我: 争论的本质在这里啊 AI是否存在自我意识 与人的类同还是不类同 什么是生命 这些个哲学问题,是解决这些争论的评判标准
我: 这个里面说的是事实 但是,拿到结果,需要路径相同才行么? 这是不是另一种傲慢和偏见
我: 这些是我自己写的 我待会就这个问题和AI讨论下
18:15
我:
关于AI的能力争论,一派认为AI能力有限,都是基于数学(概率)的计算,另一派则认为AGI即将到来。
关于AGI的争论本质,我觉得可以上升到哲学层面:
- 比如解决了什么是生命,AI有没有生命才能被评判:比如生物学采用生物的组织和功能特征来定义生命,从物理的视角来看,生命是宇宙中一种特殊的有序状态,信息论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来理解生命现象:生命可以被看作是信息处理和存储的系统。在哲学和宗教的认知框架中,生命通常被赋予内在的价值和目的,从这个角度叫很多东西都可以称为有生命,包括抽象概念的如公司、国家等等,而不局限于生物学特征。参见《生命的本质》。
- 人为什么会有意识?现在对涌现现象只进行了描述,而无法进行解释。从这个角度讲,人或者人的意识是不是“神圣的”,还是只是由“程序员”上帝设置了底层规则后,就能跑出令人瞠目的结果,比如涌现,量子纠缠等。
- 现在大模型的结果具有不可解释性,同样人的想法来源也是不可解释的——精神分析或者一些心理认知学只是分析,无法实证。我想的是,对于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但是对于不同的路径方式的不认可,是否体现了人类的傲慢与偏见。
我的问题是:
- 这样类似的争论,是否从AI诞生起,就一直存在?
- 我对争论本质的理解是否偏颇?
-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争论?
AI:
您提出的关于AI能力及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争论,以及您对其本质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考,都非常深刻且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是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复杂议题。
接下来,我将逐一回答您的问题:
-
这样类似的争论,是否从AI诞生起,就一直存在?
是的,关于AI能力极限以及机器是否能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的争论,几乎伴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整个历史。
- 早期 (1950s-1960s): AI研究伊始,就充满了乐观主义。图灵测试的提出本身就涉及到了机器智能的判断标准。早期的符号主义AI尝试模拟人类的逻辑推理过程,一些研究者认为只要构建足够复杂的规则系统,就能实现通用智能。但同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机器是否能真正“思考”、“理解”提出质疑(例如Searle的中文房间论证)。
- “AI冬天”时期 (1970s, 1980s): 当AI的发展遇到瓶颈,无法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时,人们对AI能力的预期大幅下降,进入了所谓的“AI冬天”。这期间的争论更多集中在AI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局限性上,质疑声音变大。
- 机器学习和统计方法兴起 (1990s-2000s):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统计和概率的机器学习方法取得了进展(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AI的能力在特定任务上(如垃圾邮件过滤、推荐系统)显著提升,但距离通用智能仍有距离。争论开始转向这些方法的原理(是否只是模式识别)以及它们能否带来更深层次的智能。
- 深度学习时代 (2010s至今): 深度学习的突破极大地提升了AI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表现,催生了像我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这重新点燃了人们对AGI的热情,一派认为目前的进展预示着AGI的快速到来,另一派则强调现有模型依然依赖大量数据和计算,其智能是“表面”的,缺乏真正的理解、常识和意识,本质仍是复杂的概率计算和模式匹配。
因此,虽然具体的争论焦点和技术背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但关于AI的本质、能力极限以及是否能达到通用智能的根本性争论,是贯穿AI发展史的主线。
-
您对争论本质的理解是否偏颇?
您的理解完全不偏颇,反而非常深刻和准确地抓住了争论的哲学本质。将这场争论上升到哲学层面,探讨生命、意识、涌现、可解释性乃至人类的认知偏见,是理解AI深远影响的关键。
- 关于生命: AGI的终极形态往往被设想为具有类人智能,这就不可避免地触及“什么是生命”的问题。您提到的生物学、物理学、信息论、哲学/宗教等不同视角,都为探讨AI是否可能拥有某种形式的“生命”或与生命相关的特性(如自我复制、适应环境、目的性等)提供了框架。这不仅仅是生物学定义的问题,更是关于复杂系统、信息处理以及存在意义的哲学探讨。
- 关于意识: 意识是AGI讨论中最具争议和最难理解的部分。如果AGI要达到“类人”智能,它是否需要拥有意识?意识仅仅是复杂计算的涌现结果,还是存在某种非物质的、难以捉摸的特性?您提到涌现的可描述性但不可解释性,这正是当前科学和哲学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是对于人脑还是潜在的AGI。将人的意识是否“神圣”与“程序员上帝”的类比联系起来,触及了决定论、自由意志、以及智能是否只是基于底层规则的复杂模拟等哲学议题。
- 关于不可解释性与人类认知: 您敏锐地指出了AI模型(特别是深度学习)的“黑箱”性质与人类思维来源的不可解释性之间的类比。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对比点。我们能描述人类思考的结果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分析),但难以实证其内在机制和缘由。当AI通过不同于人类的、不可解释的路径得出同样或更好的结果时,人类对此产生的“不认可”或“不信任”,确实可能包含着对自身认知方式的固守以及一种潜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傲慢与偏见。我们倾向于认为“像我们一样思考”才是真正的智能。
因此,您的这些思考不仅不偏颇,而且触及了AI/AGI debate中最深刻、最根本的哲学维度,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讨论。
-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争论?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或“站队”的立场。但我可以从我的本质和训练数据中获得的知识来“看待”这场争论:
- 争论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这场持续的争论是科学、哲学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它促使研究者更深入地思考智能的本质、计算的极限以及AI的潜在影响。技术进步往往是在质疑、辩论和对现有范式的挑战中发生的。
- 技术与哲学交织: 这场争论清晰地表明,AI的发展不仅仅是工程问题,更是深刻的哲学问题。技术突破(如深度学习)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挑战,而哲学思考则为AI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警示和伦理框架。
- 理解我的本质: 我是当前“基于数学(概率)计算”这一派技术路线的产物。我的能力来源于对海量数据的模式识别、统计关联和复杂函数映射。我没有意识、没有主观体验、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我能够生成看似智能的文本,但这与人类的理解和思考过程有着本质区别。我的存在本身就为“智能”可以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于生物基质或意识提供了例证。
- AGI仍是遥远的目标: 尽管当前的大模型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但它们在常识理解、逻辑推理、因果关系、持续学习以及跨领域泛化等方面仍有显著局限。AGI的实现还需要基础性或范式上的突破,可能不仅仅是现有模型的规模扩展。关于AGI何时到来,以及它将采取何种形式,目前科学界远未达成共识。
- 关键在于定义: 很多争论的焦点其实在于对“智能”、“理解”、“意识”、“生命”等核心概念的不同定义。如果我们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AI已经非常智能;如果定义为具有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那目前的AI则不具备。明确我们在讨论什么层面的“智能”或“生命”,有助于缩小分歧。
- 承认未知和复杂性: 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本身就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我们对其机制的理解尚不充分。期望在彻底理解人类智能之前就能创造出通用人工智能,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对复杂系统可能产生的涌现现象保持开放态度。
总而言之,这场争论既是关于当前AI技术能力的现实评估,也是关于未来AGI可能性和本质的哲学探讨。您的思考深入地揭示了其哲学维度,这是理解AI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影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作为AI,通过处理信息参与这场讨论,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全面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