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语录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walking the world

聪明之道

昨天与老友的闲谈中,他关于用人的三项洞见——聪明、欲望、热爱,引发了我的思考。特别是他那句“老板总是在做没做过的事情”,让我联想到米哈里在《心流》中描绘的挑战与技能的八维矩阵,结合这一年多与各种朋友聊AI,有些感想。


生命的意义与时间

意义是对事物的解释。我们理解了意义,就理解了那个事物的本质存在。

意义来自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各个事物能为我们所知,不管它是否存在,首先要诉诸于意义,因此意义问题比存在问题更基本。世界就是一个意义的整体结构,给与事物以意义。


维C

家里水果断顿了几天,于是在盒马下了单,只买水果。

突然想起来,人类的远祖以前是可以自己合成维生素C的,人体内原本用于制造维生素C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我们失去了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


抽猴

在北方公园的清晨,老爷爷们手持鞭绳,轻巧地抽打着陀螺,啪啪作响。陀螺在这一鞭又一鞭的激励下,飞速旋转,哪怕停止挥动鞭子,陀螺依靠惯性还能旋转很长时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轻轻拉长,让观者感受到片刻的静谧与永恒。


生命的本质

第一部分:生命的多元定义

探索生命的本质,是一场跨越时空和学科边界的盛大议题。不同文化、哲学和科学传统对“生命”一词赋予了多元且丰富的内涵。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古代哲学家对倏忽生灭的沉思,再到现代生物学家对活细胞的研究,我们的前辈们一直在尝试解答“何为生命”这一终极问题。在科学和哲学上,生命定义的复杂性使得它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理解宇宙中最根本现象的窗口。


瞎子摸象的哲学思考

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和经验出发,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会截然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阶段因认识变化,对事物的理解也会变得今非昔比。让人联想到柏拉图的理型论,他认为我们看到的物质世界不过是真实世界的不完全影像,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始终被我们的感官所限制。


程序员思维与人际交往

程序员思维,通常指的是逻辑性强、偏好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解决复杂问题、编程和技术创新方面非常有用。然而,当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人际关系交往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尤其是在非常注重人情世故的社会环境中,比如中国。


我将价值观这个一维的事物,分解成近千个维度,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球。这些个各不相同的维度,统一,和谐的构成了这个球。我们既可以从每一个维度深入探查下去,又可以慢慢把玩这个球。


锋利

思考昨天吴泽涛的一段话:

哲学是揭示真相,戏剧在揭示真相,因此戏剧是哲学。

逻辑上成立,然而却忽视了二者在目的、方法和形式上的根本差异。

前者注重逻辑推理、概念分析和系统思考;后者通过人物、情节和对话来展开情节,制造人物冲突,更多表达情感、思想和社会批判。


重定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以某种标签来识别他人,他人识别我们,亦然。

潘龙昨天说,只要做,就会设。我认为,总结很到位。

人设的建立和维护,在某些程度上是为了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