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哥语录

Human-machine collaboration, walking the world

从软件工程师到AI工程师,我们扔掉的第一件东西是确定性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AI产品(会议纪要智能体)开发故事,深入探讨了软件工程师转型AI开发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抛弃根深蒂固的“确定性”思维。文章剖析了团队如何从专注于UI和功能的“惯性陷阱”中走出,并提出从“业务建模”转向“认知建模”的核心理念。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实践的反思,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AI时代“把事情做对”的思维升级指南,为所有探索智能化的工程师和团队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戴上哪副眼镜,才能看清时代终结的幻象?

一次灰度清醒的认知演练

当“时代变了”成为普遍感受,我们该如何看清现实?本文提出一个名为“五副变色眼镜”的认知工具,通过切换唯物史观、观念史观、年鉴学派、后现代和文明形态学的视角,演练一种“灰度清醒”的思维方式。这不仅是解释世界的练习,更是在不确定时代里安顿自身的智力自救。

为之奈何?

通过将AI比作古代谋臣,本文探讨了在技术浪潮下,人的“主体性”为何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从刘邦的担当,到创作的灵魂,再到知识的内化,这篇文章是对我们如何在AI时代保持思考深度和个人价值的探问。

失锚的年代

在系统性脱节中,我们为何如此脆弱

你是否也感到,无论如何努力,都像在原地打转?宏观数据向好,为何我们的体感却如此冰冷?这篇《失锚的年代》,正是为每一个在风暴中感到孤独与无力的你而写。它将带你勘探我们这个时代的“废墟”:失效的技能、错配的教育、以及正在坍塌的意义系统。本文不提供廉价的鸡汤,而是直面残酷的现实,在承认“无力感”之后,与你一同寻找重建精神庇护所的真实起点。

有根的飞翔

在自由与归属之间,寻找现代人的幸福之道

本文是一篇深刻的思辨性散文,直面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为何在物质丰裕、选择自由的时代,我们反而感到意义迷失和精神漂泊?文章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个维度出发,首先解码了“意义”的复杂本质;继而对比了古代“嵌入式”的归属感与现代“游离式”的自由感这两种根本不同的存在模式;并深入剖析了“享乐跑步机”(多巴胺驱动)与“价值型幸福”(内啡肽、血清素驱动)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最终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核心解决方案——“有根的飞翔”(Rooted Flight)。这不仅是一个优美的哲学理念,更是一种旨在整合自由与归属、成为与存在、飞翔与扎根的动态生活智慧,为每一个在现代性中挣扎的灵魂,提供了一份充满洞见的行动指南。

餐桌上的地球史

从碳的宿命到人类的抉择

你盘子里的每一口食物,都藏着一部亿万年的地球兴衰史和关乎人类未来的终极抉择。

食屎啦你(外两则)

食屎啦你

  • 文化:我们祖辈传下来一套吃屎的精美食谱和礼仪。
  • 文明:屎根本就不该吃。
  • 洗脑:屎是非常好吃的。
  • 实践:屎真的超级难吃。
  • 认知:我通过看、闻、想,最终明白屎不能吃。
  • 独裁:我说屎能吃,屎就能吃。
  • 专制:我让你吃屎,你就得吃。
  • 民主:我们投票决定谁该去吃屎。
  • 自由:你可以吃,也可以不吃。
  • 法治: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公共健康原则,法律明文禁止食用屎。
  • 人治:屎能不能吃,由官决定!
  • 辨证:虽然屎很难吃,但它营养。
  • 逻辑:因为臭且有细菌,所以屎不能吃。
  • 中医:屎清热解毒,止血消瘀。
  • 资本主义:只要能包装后卖出去,屎就是好商品。
  • 社会主义:我们集中管理所有的屎,然后按需/按劳分配。
  • 官僚主义:想吃屎?请先填好一式三份的申请表,走完七个部门的审批流程。
  • 内卷 :我们比赛的不是谁在吃屎,而是谁能用更精美的餐具、更优雅的姿势吃屎。
  • 消费主义:吃限量版的、带Logo的屎,才能彰显你的身份。
  • 专家 :从成分、色泽和质地来看,这坨屎的腐败指数是7.8,具有典型的后发酵特征。
  • 历史 :这坨屎到底是谁拉的、谁吃的,取决于由谁来书写。
  • 宗教:吃下这口屎,你的灵魂就能得到净化与救赎。
  • 存在主义:宇宙本就荒谬,吃不吃屎,是你唯一能证明自己存在的选择。
  • PUA (精神控制):你连屎都不敢吃,真是个没用的懦夫。你看,隔壁小王吃了,现在多自信!

圣言转述者谈吃屎

  • 文化的陈述 你们祖辈所传下来的,乃是一套精妙的食谱与礼仪,关乎食那不洁之物。


当“信不信”取代“对不对”:我们该如何与中医相处?

当围绕中医的讨论从“对不对”的科学问题,演变成“信不信”的立场问题时,我们该如何理性地与这份复杂的文化遗产相处?本文从全球视野出发,深入分析中医的真实定位、与现代医学的根本差异,并揭示了当下“中医热”背后的深层动因,旨在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提供一个冷静思考的框架。

再读《大明王朝1566》

最近,因为荔枝播完了妻子闹剧荒,想看看历史剧,我打开了尘封在NAS里多年的“老古董”——《大明王朝1566》。最初只是抱着陪看和怀旧的心态,毕竟这部剧首播已是十六年前。彼时年少,看的是海瑞的刚直,是嘉靖的莫测,是官场斗争的惊心动魄。然而,十六年后的人生阅历,竟像一剂显影液,让那些原本模糊的背景、隐晦的对话,在此刻显现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清晰纹理。


从登山者到旅人

如何拥抱没有终点的生命旅程

你是否也曾为追寻“生命的意义”而感到焦虑?本文探讨了从一个追求终点的“登山者”,转变为一个拥抱过程的“旅人”的心路历程。文章融合存在主义哲思,提出了一种更幸福、更自由的人生哲学:停止寻找唯一的答案,开始在每一个当下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